村网通总站 天元社区村 jxztysqc.nync.com 欢迎您!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或者旅行,都只是套路,被人向往和追求的,只是身体或灵魂“在路上”的状态。
于是,当有一个地方,让身体和灵魂一起在路上的时候,“七彩云南全国媒体四季行·走进香格里拉”采风团的记者们来了。在适合与自己对话的秋季,10月31日~11月4日,踏上迪庆高原,以香格里拉市为起点,一路经德钦、维西,用脚步丈量完“大香格里拉”环线。
如果不曾相见过,不曾走进过,不曾融入过,就不会发现这里能让你梦想过、期待过、满足过,之后还会魂牵梦萦,重来多少次都不想错过。在这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来过就不会是个过客。
【香格里拉:寻到心中的日月】
迪庆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的梦幻之地。自从被发现,就不断有人踏上这片土地。来着不同的国家,属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肤色,却同时为香格里拉心醉神迷。
普达措国家公园,藏语中“普度众生到达彼岸之舟湖”, 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31日,媒体记者们一路沿属都湖、弥里塘,至碧塔海因景而醉,因故事而醉。
普达措的秋,藏柳、桦树黄了,有着阳光一般通透灿烂的颜色;松树倒是还青绿,透着墨色晕染的沧桑;不知名的乔木,叶子红得醇厚,在大地上洒了一片片朱砂。碧空如洗,白云悠然,牛羊游弋,飞鸟轻盈。
再搭配上藏文化中关于普达措的种种传说和解读,以及重唇鱼和老熊因贪食杜鹃花瓣而醉的故事,普达措的秋,不寂寥,不素淡,反倒带着浓烈而张扬的美,一来便是迎头一喝:“这世间,竟有如此美景。”叫这群见惯了、写惯了美景的媒体记者们叹,普达措的美,没办法用文字形容。
生活在这“无法形容”的美景里的民族,会孕育出怎样的文化?
在香巴拉时轮坛城,媒体记者在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见到了世界体量最大的时轮金刚法相、室内最大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千余幅唐卡组成的香巴拉神话传记、最为丰富的藏族兵器库和藏族艺术珍品……
在噶丹•松赞林寺,导游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与寺院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美好佳话。毗邻的松赞林卡酒店,一个叫杜伟的法国人为着友好的氛围、灿烂的文化、寂静幽深的山谷在这里生活工作了7年零2个月。每一天都值得铭记。
在霞给,随处可见佛塔、玛尼堆、经幡和护法天柱,水动转经筒、铜制转经筒,羊皮制转经筒以及直通向楼顶的木架子上摆放的16万片经版。
还有藏香和唐卡,凝结着迪庆信教群众的思想、信仰和精神寄托,藏族民间手工艺品中的两颗明珠。江参与春初这对藏族兄妹,哥哥一心传承、制作、创新藏香,妹妹一意追求、体会、领悟唐卡。在他们身上,媒体记者们看到了藏文化蓬勃流淌的生命力。
还有夜晚的独克宗,遭受火吻后依旧传唱着千年前马帮带来的悠长谣曲,并继续往无限岁月中唱去。抬头依旧可以看到转经筒缓缓转动,脚下依旧是马帮踩踏过的石板路,游客在街边的商店里进进出出,惹得慵懒卧在门槛上的狗儿抖动耳朵……时间不曾将它打倒,其他更不能。
还有尼西乡的黑陶,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做生活用具自由快乐地生长在藏族艺人的指尖上,又被看到的很多很多人称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品”。曾经的迪庆人爱它,是因为它能赋予汤鲜美的味道;现在的迪庆人爱它,是因为它带来和靓汤一般幸福的生活,并给予每一个藏族匠人面对全世界的自信;来自远方的人们爱它,是因为端详着它,就能看到神秘独特的藏文化和工匠们被信仰滋养的生命。
【德钦:一路都是风景 哪一个让你读懂了自己】
从香格里拉到德钦,一路都是风景,俯拾即是故事。
流金的江,大约也是爱上沿途的风景,在香格里拉进入德钦后竟然缓下了穿山越谷的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峰潇洒地画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孰料自己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了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月亮湾。
江水奔流,峡谷陡峻,在大自然的大气之作面前,人的力量显得过于微小。在月亮湾的观景台上,人们拍照、合影、欢笑、呼喊,想象着多雨的季节,江水变蓝,眼前的月亮湾又会是何等壮美。
继续沿山路向上攀登,虽然白马雪山隧道已经通车,可从香格里拉直通德钦县,但是媒体记者们还是绕了一个圈,拜谒有着“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森林”之称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丫口。
从雪山上下来的风卷着经幡,带着雪山清冷的气息。但是“身体冻得要死,风景美得动人”,媒体记者们还是在欢呼着奔向白马雪山。据导游介绍,白马雪山因主峰扎拉雀尼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而得名“白马雪山”(又名白茫雪山)。
雪山下,苍翠与金黄交织的森林层层覆盖山峰与峡谷,也阻止了人类对动物们的打扰。那里生活着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猕猴、 穿山甲、黑熊、藏马熊、小熊猫等珍稀保护动物,是真正的动物乐园。
“下一步将在雪山脚U形谷开辟徒步线路,这是探险家最喜欢的线路。但是进去的人一定要向保护区申请,因为这里的主人是当地的鸟兽。”随行的德钦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彩花说。
德钦县域内的另一座雪山,大名鼎鼎的梅里雪山,是媒体记者们此行“期待函数”的一个极值。2日抵达梅里雪山的脚下,已是黄昏。阳光透过云层,给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博格晕染上一层极清、极透、极柔的金黄,“秒杀”了不少媒体记者的镜头,也让他们对第二天的“日照金山”更加期待。
3日一早,天空尚黑,媒体记者们已经裹得严严实实,早早等候在观景台上,并把洁白的哈达挂在白塔上祈祷梅里雪山展露她神秘的容颜。
“传说心不诚的人就是在当地住上一个月也看不见日照金山时的卡瓦格博。”同行的藏族导游说。
梅里雪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藏族人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
大家怀揣虔诚之心企盼。太阳终于在刹那间点燃了卡瓦格博之峰尖。第一缕绯色点染主峰后,然后再一层又一层的往下晕染。已经没有人再愿意用语言去歌颂赞美,只有拿出手机、相机、摄像机,记录它每一分每一秒的容颜。
卡瓦格博的色彩由淡绛红,到辉煌灿然的金黄,正是“日照金顶”之名的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雪山明亮到圣洁的白色,依旧美得让人窒息。而媒体记者们也要和梅里雪山说再见了,一路上,多少人透过车窗注目着美丽的梅里雪山,在心里说舍不得。毕竟,大自然虽然宽厚的承载了我们的一切,却始终吝于如此直接地展示它来自宇宙最初的力量。
【维西:与自然为友 此处便是天堂】
从德钦到维西,跋山涉水,媒体记者们做客同乐古村,为傈僳族的“阿尺目刮”倾倒;去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南端,拜访大名鼎鼎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同乐古村坐落于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境内,百余户人家的木楞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似神仙远离红尘的居所。才到同乐村口,一身傈僳族盛装的村民已经准备好了进门的美酒和傈僳族传统舞蹈“阿尺目刮”。
“阿尺目刮”是傈僳语“山羊的舞蹈”意思,跳舞的村民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以及游牧生活中一些琐事,集浓厚的原始性仿古性,内容十分丰富,与傈僳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同乐村已有三百年历史。村尾有叶枝王氏土司的避暑山庄。同乐傈僳族乡土建筑群是云南傈僳族乡土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全部用圆木或方木垛成,上盖木片,用石头压实,完全不使用钢筋水泥,甚至不用铁钉。每幢木楞房形状像一个大木匣,全靠木料之间互相牵制。家家户户院落都用木栅栏相围。
整个寨子体现了傈僳族依山、临水、就林的建村理念,完整地保留了傈僳族居住、生产生活、社会活动设施的传统风貌。
与自然为友,刚到维西,媒体记者们又再一次对迪庆人的这一特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到了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媒体记者们再次深深被震撼,情不自禁被感染。
滇金丝猴的外貌极有特点——留着朋克头,有一张烈焰红唇。如此时尚的扮相,让媒体记者们看图已经向往不已。因此,当得知必须早上八点多赶到观猴响古箐点,并且须走上20多分钟的山路时,也没有人放弃。
一条简单的绿色绳子标志着观猴点已到,典型的“君子止步”型隔离线。游客们和媒体记者们就站在绳外静静倾听,寻觅着滇金丝猴要来的踪迹。不一会儿,只听得林中树枝噗噗作响,并有长啸声传来,众人心头一震“来了!”。
果不其然,一个滇金丝猴家族从树梢飞跃而来。它们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动作矫捷优雅,胸有成竹。观猴点,也是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给他们送食物、观察它们的地方。日积月累的相互磨合、取信,滇金丝猴们已经习惯于在食物紧缺的秋冬季节来到这附近接受人类朋友的食物。
这些人类朋友里,有老余,响古箐片区的护猴队队长,早在20多年前,他就开始保护金丝猴了,那时的老余还是一名猎人。“当地常用的捕猎方法是给猎物下套,等它们上钩,像野鸡、熊、野鸭这些都是狩猎目标,除了金丝猴”。
老余回忆,虽然他知道的东西不多,但他晓得金丝猴是珍贵动物,不能猎。之后,他常在金丝猴出现的地方清理套子,怕误捕到它们。
最开始,只有老余一个人在做这件事,一干就是三年。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与他为伴,加入到护猴的行列。
“大家伙都是自发、无偿参与保护金丝猴的。”老余说,“国家公园成立后,每个人每月还有1000元的补贴。”
如今,每天到供养点给小家伙们投放食物,已经成为了老余生活的一部分。小家伙们也根本不怕老余,在他附近跳跃嬉戏,吃他投放的食物,也自己寻找树叶、蕨类等当做食物。看到老余和滇金丝猴们相处的美好画面,媒体记者们感动又羡慕。
幸好这群滇金丝猴因为长期和人类打交道的关系,对人类还是比较“有好感的”。时不时总会有一两只胆大的靠近人群,在隔离线附近大胆游走。而隔离线这边的媒体记者们虽然内心已经无数次大喊“拜托你,再靠近一点,给我一个眼神”,但是还是怕吓到这些小精灵们,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调好镜头,寻找角度,希望拍到它们的“盛世美颜”。
两只看起来还处在青年时期的滇金丝猴出现在了隔离线附近。随后,一只明显还处在“幼儿”时期的小猴子,大概是它们的弟弟或妹妹,跟着过来了,嬉戏打闹,学习攀爬生存的技术。接着,应该是它们的母亲,一只身形更加高壮的猴子也随之而来,坐在高处远远看护它们。
媒体记者们已经忍不住要疯狂了——滇金丝猴是“一夫多妻”制,除了族群中地位最高的大家长“猴爸爸”在更远的地方看护其他家人,一个滇金丝猴的小家庭已经基本集齐啦。尤其是小猴子正是活泼的时候,一次次跳上树枝联系爬树。看到媒体记者们“长枪短炮”努力记录自己的模样,小猴子更加兴奋,时不时还在树枝上玩个“特技”,摆出各种造型。一个不小心,小家伙从树枝上掉了下来,又很快爬起,眼看它没有受伤,媒体记者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哎呀,这次可演砸了。” 小猴子强大的镜头感,让媒体记者们根本没法拒绝。直到参观时间结束,大家还是依依不舍。
下山的路上,不少媒体记者感叹不虚此行,幸好自己没有因为疲惫而拒绝上山,否则就和这些小家伙错过了。
是的,幸好!幸好没有错过,没有错过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没有错过德钦的风景,没有错维西的朋友。车轮滚滚向前,去时期待多,归来收获重。身体和心灵一路笑赶山岳,梦逐云飞,最终发现迪庆完整而真实的一面,那是让人一生回味的地方。它在滇西北肆意飞扬着美,梦想过、目睹过这美丽的人们朝着那高原的方向日夜送上思念。
作者:范春艳 赵岗 罗浩 石磊 责任编辑:匡镜儒